6月24日,在全國三大“雷擊火”高發(fā)區(qū)之首的大興安嶺原始林區(qū),“應急使命·2025”演習原始林區(qū)重特大森林火災撲救專題行動緊張進行。
演習模擬極端天氣下雷擊火多點集中爆發(fā),直指森林滅火四大難題:山高坡陡供水難、偃松林帶通行難、懸崖火點靠近難、立體燃燒撲救難。為此,此次演習亮出42項新裝備、15項新技術、2項新戰(zhàn)法,圍繞四大核心難題全面展開。
火場建鏈以水滅火——破解“供水難”
想象一下,原始林海腹地,烈火熊熊,周邊幾十公里荒無人煙,沒有道路、沒有手機信號、沒有電力供應。如果單純利用傳統(tǒng)手段,救援力量連“火場在哪”都無法掌握,“怎么進去”“如何聯(lián)系”更是難題。
“報告指揮部!‘孤島’火場態(tài)勢已清晰!”演習現(xiàn)場,只見高機動通信車迅速占領制高點,一架架中型無人機騰空而起,在無信號區(qū)域快速搭建起臨時通信網絡。地面分隊背負的單兵通信終端屏幕亮起,火場實時畫面、溫度分布圖、人員定位信息源源不斷地傳回指揮中心大屏。
“水源!找到水源了!”偵察小組歡呼。距離火線數(shù)公里外的一條山澗被鎖定。緊接著,高機動越野車牽引著重型水泵組轟鳴而至,粗壯的水帶被快速鋪設。
此時,滅火行動面臨的挑戰(zhàn)在于,水源地比火場低了幾十米甚至上百米!“啟動高揚程接力!”命令下達,多臺大功率水泵接力轟鳴,硬是將溪水“抽”上了陡峭山坡。在密林沼澤中,全地形車靈活穿梭,運輸沉重的水帶和水泵部件。
終于,水龍抵近火線!消防員們采用“多泵編組、多點切入、縱深突進”戰(zhàn)術,數(shù)條高壓水柱如同銀龍,咆哮著撲向肆虐的火魔。水與火的激烈對抗中,明火被壓制,余燼被徹底澆滅
重裝開進快速抵達——破解“通行難”
演習模擬火勢蔓延至海拔800米以上的偃松林區(qū)。這里的地形堪稱“魔鬼地帶”:山坡陡峭,怪石嶙峋,更致命的是,密不透風的偃松林像無數(shù)糾纏的手臂,人鉆進去都困難,更別提大型裝備。
“重裝分隊,出擊!”一聲令下,鋼鐵洪流開始向“禁區(qū)”推進。打頭陣的是外形威猛的“開帶機”和“隔離帶開辟機器人”,它們揮舞著巨大的機械臂,所到之處,碗口粗的偃松被整齊切斷、粉碎,茂密的灌木叢被推開。緊隨其后的是挖掘機、推土機,它們協(xié)同作業(yè),在陡坡上硬生生開辟出一條條數(shù)米寬的通道,并預設出防火隔離帶。
通道打通后,重型履帶式森林消防車轟鳴著駛入。這些鋼鐵堡壘裝備有大功率水泵和以水滅火裝置,它們組成集群,采取“集群攻堅、兵車協(xié)同”戰(zhàn)術,強大的水流直接壓制兇猛的火頭,有效封控火場邊緣。常規(guī)滅火分隊則依托這些“鋼鐵掩體”,采用“強攻推進、遞進超越、邊打邊清”的戰(zhàn)法,安全高效地向火場核心區(qū)推進。
定點處置無人機集群——破解“靠近難”
模擬三處懸崖火點正在快速蔓延。近乎垂直的峭壁,下方是深淵,上方是烈焰。這里是傳統(tǒng)救援力量無法企及的“死亡地帶”。然而,此刻,一群特殊的“空中消防員”正吹響沖鋒號角。
千米峭壁上,三架無人機迎著亂流懸停?!班兀 睖缁鸱劬珳收ㄔ诨痤^。
西側懸崖,六旋翼無人機吊著80米水帶,如雨燕避障穿林。水帶精準卡進巖縫,地面消防員接通水泵,15米水龍直撲樹冠火。
運輸無人機群如工蟻往返,載著60公斤水袋滅火彈。新型重型機吊起400公斤水箱直飛火場,科技力量震撼全場。
空中突擊空地配合——破解“撲救難”
模擬火場中心,烈焰沖天,形成恐怖的“立體燃燒”火墻,熱浪逼人,常規(guī)力量根本無法靠近。
“‘空中梯隊’,行動!”指令下達,引擎轟鳴聲撕裂長空。打頭陣的AT-802固定翼飛機在低空飛行,機腹噴灑出長長的阻燃藥劑帶,如同在空中劃下“隔離墻”。緊隨其后,M-171、K-32直升機吊掛巨型水桶臨空,數(shù)噸水流如瀑布般傾瀉,狠狠砸向翻騰的火頭,現(xiàn)場頓時騰起沖天的白霧。直-8直升機則將噸級滅火彈精準砸入火場核心,爆炸沖擊波與滅火劑瞬間覆蓋大片區(qū)域,強壓烈焰。
“空中巨無霸”米-26重型直升機也展示出強大實力。其可一次性將2輛全地形特種車和20余名消防員直接運抵火場附近。
“空中重錘”登場——新舟60滅火飛機,憑借最大6噸載水量和多功能優(yōu)勢(同時具有投水、監(jiān)測、指揮、運輸功能),在火場上空反復穿梭,實施“地毯式”壓制。
最令人震撼的是,我國自主研發(fā)的AG600“鯤龍”水陸兩棲飛機掠過水面,僅用短短20秒,就“喝”干了相當于一個標準游泳池的12噸水!滿載后,其迅速爬升,將巨大水流一次性精準傾瀉,覆蓋面積超4000平方米(近一個足球場大小)。
空中力量對核心火區(qū)實施毀滅性打擊,牢牢壓制最兇猛的“火魔”。地面隊伍抓住戰(zhàn)機,迅速跟進清理余火,鞏固陣地??盏匦畔崟r共享,行動無縫銜接,一張立體的“滅火天網”瞬間成型,徹底破解高強度林火“撲救難、風險高”的死結。
來源丨新華社 央視網
版權聲明: 1.依據(jù)《服務條款》,本網頁發(fā)布的原創(chuàng)作品,版權歸發(fā)布者(即注冊用戶)所有;本網頁發(fā)布的轉載作品,由發(fā)布者按照互聯(lián)網精神進行分享,遵守相關法律法規(guī),無商業(yè)獲利行為,無版權糾紛。 2.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,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,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。該項服務免費,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。 名稱:阿酷(北京)科技發(fā)展有限公司 聯(lián)系人:李女士,QQ468780427 網絡地址:www.arkoo.com 3.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,完全遵守《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》。如有侵權行為,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,阿酷公司將根據(jù)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(guī)定刪除侵權作品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