綜述
短肢龍蜥(學名:Diploderma brevipes)又名短肢攀蜥,為鬣蜥科龍蜥屬的爬行動物。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臺灣。
描述
體長約5.5-7.5公分之間,全長不超過25公分。雌雄外型有明顯差異,雄蜥具明顯之鬣鱗、喉垂,唇部上下常有黃白色斑,體背兩側有明顯黃色或綠色縱帶,雌蜥則無;有些雌蜥體色全部呈現綠色。雄蜥腹部為白色,雌蜥則均為綠色。
體色會隨環(huán)境及情緒而有明顯改變,在樹葉間會呈綠色,在土堆或陰暗處,則會逐漸變?yōu)榫G中帶黃褐或土灰色調,改變之大,雌體可由全綠變成全黑。
口內呈乳白色。
本種外型與黃口攀蜥及斯文豪氏攀蜥類似,也都被俗稱為“肚定 ”。但斯文豪氏攀蜥不會隨環(huán)境變色,且體長可逾30公分;短肢龍蜥含尾長大部分短于25公分;黃口攀蜥則通常不到20公分。
歷史
1936年,Gressitt(荷蘭語:Judson Linsley Gressitt)根據在臺灣采集的兩只雌性幼蜥發(fā)表了“Japalura brevipes”此一物種。但旋即岡田彌一郎(日語:岡田彌一郎)即于1937年將全臺所有攀蜥全部歸為斯文豪氏攀蜥(J. swinhonis),因此往后數十年間,本種皆被視為是斯文豪氏攀蜥的異名。直到1989年,太田英利在比對兩者的染色體分析、海拔高度分布及口腔顏色等特征,恢復了本種的分類地位,并給予重新描述。
習性
日行性,以昆蟲及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,卵生,生殖期以夏天為主,每只的蛋數由3-7個不等。尾部不會自割。
短肢龍蜥具有明顯的領域行為,當有外物接近時,??捎^察到雄性個體有喉部擴張,持續(xù)作出俯臥撐的威嚇動作。
棲地
喜棲息于闊葉林及其邊緣之灌叢地帶,分布于中、南部海拔1200米至2500米之山區(qū),尚稱普遍。
版權聲明: 1.依據《服務條款》,本網頁發(fā)布的原創(chuàng)作品,版權歸發(fā)布者(即注冊用戶)所有;本網頁發(fā)布的轉載作品,由發(fā)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,遵守相關法律法規(guī),無商業(yè)獲利行為,無版權糾紛。 2.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,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,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。該項服務免費,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。 名稱:阿酷(北京)科技發(fā)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:李女士,QQ468780427 網絡地址:www.arkoo.com 3.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,完全遵守《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》。如有侵權行為,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,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(guī)定刪除侵權作品。 |